海棠文学 - 综合其他 - 熟悉的陌生人(韩少功文集)在线阅读 - 第59章 批评者的本土

第59章 批评者的本土

    谈本土文化这一类问题有些危险。因为如何界定“本土”,很难说得清楚。中国近代以来的城市都是西方文化的登陆点,大体上都充斥着仿英、仿俄、仿美、仿日的复制品,从建筑到服装,从电器到观念,都仿出了不洋不土的热闹。即便在乡村里,恐怕也不容易找到高纯度的本土文化样品。我原来插队落户的那个村庄,够偏僻的了。可是不久前我重访旧地的时候,发现那里已有了卡拉ok,有了旱冰场,青年人大多穿上了牛仔裤——这是哪一家的“本土”?

    这当然不是文化现状的全部,在众多的舶来品之外,我们当然还可以找到传统,找到很多华夏文明的遗传迹象。问题在于,这些遗传迹象同样值得我们警惕,稍加辨析,就很可能发现其中不那么“本土”的血缘。我熟悉的农民,他们指示当下时刻的用词,不是“现在”,不是“眼下”,而是可以土得掉渣的“一刹那”。略备佛学知识的人都明白,这个方言词其实来自梵文,是从印度舶来的外国话。连他们追溯族源时最常用的开场套语:“自从盘古开天地”云云,也是经不起清查的。盘古是谁?先秦两汉的诸多典籍无一字提到这个人,直到本世纪初,中、日史家们才考证出,盘古尸体化生世界的神话模式是由印度传入中土,于是我们尊奉已久的祖先之神,原来也有外国籍贯。

    这可能让我们有点沮丧,却是国粹派们不得不面对的历史。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时候,中国已经与当时称作“西域”的异邦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杂交。宋代以降,繁忙的“海上丝绸之路”又使中国与东南亚、南亚、中东乃至非洲实现了大规模的文化互动。到今天,随着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达,中